媒体报道

NEWS

红井子、火红的青春岁月(二)

时间:2019-01-28 11:24:57 分类:媒体报道

人们常说,和你一同笑过的人很快被遗忘了,和你一同哭过的人终身不能忘怀。在红井子、牛毛井、大水坑,有很多人和事浮现在我脑海中,那么亲切,那么自然,就像昨天一样。给我印象最深领导和朋友有:项文龙、王保恩、翟登都、陈焕顺、老唐工(唐健的父亲)、刘向东、曹积虎、马庆生、郭必虎、陈谨、余联城、钱文安、戎玉英、姚花篮、万乃毅、朱庆、陶秀萍、葛丽娅、丁国强、乔莲花、高自来、孙玉林、史居正、徐经寿、牛世民、苗金海、李世光、周伯林,还有后来成为长庆油田领导的腾玉林、绕永久两位老哥,以及后来成为石油部长的李进、陈耕,成为海南省委书记的卫留成。年轻时,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,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,如果你有心,多学习,偷偷的学习他们的优点,你一定是个聪明人,能让自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如果你身边有那么多优秀的人,而你却是个平庸的人,你一定是个笨蛋,不怪别人,只怪你自己眼中无水。

红井子、火红的青春岁月(二)

石油工人作业中

“人以群分,物以类聚”,你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,年轻时实际就已经决定了,你跟什么人交往,你读什么样的书,你的眼界有多高,胸怀有多大,只要看了你的最好的朋友就大概知道你了。我儿子宋宽小时候在上海生活、上学,我常教导他说,一定要跟你们班上学习最好的同学交朋友,要和比你年龄大的同学交朋友,要跟老师交朋友。我相信朋友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。我内心十分感谢年轻时在我的身边有那么多好领导、好老哥、好朋友。友谊万岁,友谊地久天长。

年轻的时候,我性格比较内向,一说话就脸红,语言表达能力较差,年长的人说我比较稳重,讨人喜欢;年轻的朋友说我不太合群,有点高傲。其实是我知识缺乏,心里没底,害怕说错话,就轻易不说话。为了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,我专门买来评书《岳飞传》,学着刘兰芳的口气,一个人经常到大水坑基地东南角的树林中大声朗诵,我将《岳飞传》这本书从头到尾至少朗读了五遍,有时还回到宿舍讲给同事听。年轻时经常收听王刚讲的《夜幕下的哈尔滨》,王刚充满磁性的声音至今仍回荡在耳边。我学着王刚,抒情朗读这部书。后来我发现,朗读对一个人的演讲表达能力的培养绝对有效果,怪不得古代私塾教书先生要教学生大声念书“风声、雨声、读书声、声声入耳”呢。读《三国演义》、《水浒传》、《岳飞传》这样的书能培养的人豁达的性格;读《红楼梦》、《金瓶梅》、《西厢记》这样的书让人变得柔情。

红井子、火红的青春岁月(二)

夕阳中采油树

年轻的时候,我心胸比较窄,心眼儿小,有时也跟同事闹矛盾。一九八二年四月份,我利用工休假二十天时间第一次旅游,这次旅游从大水坑出发,途经吴忠市、银川市、北京市、南京市、苏州市、上海市,最后回到南通市,离开故乡六年后第一次回到故乡。记得在苏州的西园第一次看到一幅佛家对联“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,开口一笑笑天下可笑之人”。我认真品味这句话,发现以前自己小心眼,生小气是多么可笑,从那以后,我慢慢地扩大自己的胸怀,再不为小事锁事生气。凡是和我相处相好的人都知道我有较强的包容心,就是从这句对联开始练就的,心宽体胖睡得香。

红井子、火红的青春岁月(二)

石油工人在进行修井作业

年轻的时候,朋友巫万祥一九八0年从广东探亲回到大水坑,他在老家地摊上买到一本《增广贤文》铅印本借给我看,我如获至宝,将《增广贤文》连抄两遍,边抄边背边理解,这本书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。中国古代圣贤总结出来的名言警句太好了,“为人处世”的哲学,对“世态炎凉”的看法,对“人的本性”的揭示。凡是中国人不读读这本书太可惜了。如“山中有直树,世上无直人”,“穷在闹市无人问,富在深山有远亲”,“悬崖勒马收缰晚,船到江心补漏迟”,“有心栽花花不开,无心插柳柳成荫”,“画虎画皮难画骨,知人知面不知心”,“龙游浅水遭虾戏,虎落平阳被犬欺”,“人在矮檐下,怎能不低头” 等等,这实际上是古代私塾里教孩童的教材。我们20来岁才读到,你就知道“文化大革命”有多厉害、有多可恶。我将我的的学习感悟告诉儿子宋宽,他在上海建平中学读初中一年级时,就按照我的要求将《增广贤文》一句不落的抄写并熟读熟记。

红井子、火红的青春岁月(二)

石油工人抢修作业中

年轻的时候,文化生活很单调,好像到80年前后,我们整个大队才有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,被一个老大哥严格的控制着,我们最多从窗户里看上一眼电视里的画面,电视天线用废油管焊接到30多米高。最难忘的是在牛毛井基地看日本电影《望乡》,一会通知说晚上10点钟放映,一会通知说晚上12点钟放映,那阵子我年龄小、瞌睡多,等不到晚上12点钟我们就上床睡觉了,因为第二天早晨6点钟起床上白班。第二天问同事看上《望乡》了没有。同事说可精彩啦,问为啥不喊我呢,师傅说儿童不宜,直到现在我都快当爷爷了,也没看过《望乡》这部电影。

红井子、火红的青春岁月(二)

石油工人进行管道维修

电影《黑三角》曾轰动一时,里面的插曲《边疆的泉山清又纯》非常好听。为了看这部电影,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。那天上午我们班全体成员搭卡车从牛毛井出发,到二十多公里外余家良采油三大队看这部电影,电影在职工食堂放,用黑毛毡将窗户钉好,白天放。电影看上了,结果我们全班误了上夜班的交通车,我们只好步行近10公里到红八区上夜班,队上领导狠狠地臭骂了我们一顿。我们全班人连续走上几公里路,累了,班长一声令下我们七个弟兄齐齐地躺在马路中间看天上的星星,一声不吭,休息一会再走;尿急了,我们排队一块撒尿,比谁尿的远、比谁尿的高,一块高喊“江大年”。冬天夜晚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传来了我们的回音,我们哈哈大笑……严冬季节里,有一次我们下夜班,采油工、修井工男男女女一车人,我带头唱《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》,其他工友一块高唱,唱完之后,一个采油女工指着我们笑弯了腰,我们每个唱歌的人嘴边和眉毛上结了厚厚的一层霜,像圣诞老人。那时,虽然天冷,但我们的心里充满阳光。

红井子、火红的青春岁月(二)

石油工人在进行修井作业

年轻的时候,我们干的重体力活,所以我饭量特别大,最多时我一顿能吃五个馒头、两份红烧肉、两个土豆丝,再加一碗洗碗的开水,每月47斤粮不够吃。我随机应变,就和一个炊事员兄弟毛伟章交成好朋友,他给我出主意,将打饭的碗换成大的,只要他在哪个窗口打饭,我就在那排队,结果我每次买饭的时候,饭盒老是满满的,总算吃饱了肚子。一九八一年秋天,我们在红29井区施工,由于连续下大雨,将道路冲断了,班车上不来,两顿没吃饭,我们只好将修井机的柴油放出两桶和当地的农民换鸡蛋,并在农民家免费吃乔麦面,我们有时也做损公利私的事。大队长王保恩决定改善职工伙食,派专车到陕西富县买肉,拉回一卡车大肉,职工食堂全部切成大块卤好,整个牛毛井矿区飘溢着肉香味,那时候,能吃到肉就特别幸福,王保恩是石油部长宋振民的秘书,他很关心职工生活,我非常怀念他。我的一位靖边的工友第一次吃变蛋,买回变蛋来煮着吃,越煮越硬,还埋怨不好吃;一位工友在食堂打了一碗干面再加皮冻,结果面是热的,皮冻全化了,他还去找炊事员论理,差点打了一架,我们当时年龄小闹了不少生活笑话。

红井子、火红的青春岁月(二)

石油工人在进行抢修作业

年轻的时候,记得一九七八年四月份,红井子会战期间,迎来了一批转业军人。这批转业军人中有许多优秀人才,年龄普遍比我们大5-6岁,这些人中有铁道建设一线为祖国铁路建设做出贡献的人,有的从青藏等艰苦的地方来,也有个别从首都北京曾经为中南海毛主席站岗的人来到油田。像王公江、黄祖兴等就是这批转业军人里的佼佼者。那时候,黄 祖兴给我送了一套军装,一顶军帽,我好珍惜呀,还专门到照相馆照像留念。有意思是,本来石油企业员工性别比例男多女少,石油工人找对象难,我们逐步到了男大当婚,女大当嫁的年龄了,那时候的小女孩要求不高,只要哪个小伙子家庭条件较好,父母最好是双职工,兄弟姐妹少,就愿意嫁了。如果你父母还有一官半职,根本不用愁,漂亮女孩就会过来。可我们修井工弟兄们找对象可没那么幸运。少量的优秀女职工第一遍被当官的子弟“搜狐”一遍,第二遍被聪明的转业军人“新浪”了一遍,第三遍轮上司机等八大员的人“淘宝”了,第四遍只剩个别的刚烈有主见女子才是我们修井工的“QQ”。修井工找对象真不容易,最后没有办法只能到企业外,到农村去找。也有些年轻单纯善良貌美的傻女孩不按这个“规则”办,结果不幸福,有的甚至被迫调到大港油田、中原油田、辽河油田,直到现在人还在“飘”。

红井子、火红的青春岁月(二)

美丽的石油基地

一九八二年夏天,我的一位同事叫孙忠,好像他父亲在长庆钻井三处做什么职务,突然间离开修井队调回马家滩,这小子有城府,从来没讲。这事对我刺激挺大,这小子忘了我们这些难兄难弟,离开后再没有联系。那天他走的时候,天下着大雨,我帮他搬行李,被雨淋得像落汤鸡,连个谢谢都没说。这小子,我还怪想他的,想他胖胖的大脸和滑稽的小眼睛。我还有一位大哥叫苗金海,他的父亲是有名望的“苗指挥”,他父亲正直、无私、一直将儿子放在修井队最艰苦的岗位锻炼,直到现在我都敬仰他。如果有权力的党和政府的干部都能做到这样,党和政府的威信能不高吗?

在我的微博里,我年轻时候遇到的真人真事真感和盘地记录下来,为的是别忘了这些人和事,以后80岁的时候还能记得他们,我不想和政治结伴,也不想与利益合污。人生活在群体里,一个人如果离开了他的群体,他还有什么?

红井子、火红的青春岁月(二)

郁金香

人们常说,和你一同笑过的人很快被遗忘了,和你一同哭过的人终身不能忘怀。在红井子、牛毛井、大水坑,有很多人和事浮现在我脑海中,那么亲切,那么自然,就像昨天一样。给我印象最深领导和朋友有:项文龙、王保恩、翟登都、陈焕顺、老唐工(唐健的父亲)、刘向东、曹积虎、马庆生、郭必虎、陈谨、余联城、钱文安、戎玉英、姚花篮、万乃毅、朱庆、陶秀萍、葛丽娅、丁国强、乔莲花、高自来、孙玉林、史居正、徐经寿、牛世民、苗金海、李世光、周伯林,还有后来成为长庆油田领导的腾玉林、绕永久两位老哥,以及后来成为石油部长的李进、陈耕,成为海南省委书记的卫留成。年轻时,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,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,如果你有心,多学习,偷偷的学习他们的优点,你一定是个聪明人,能让自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如果你身边有那么多优秀的人,而你却是个平庸的人,你一定是个笨蛋,不怪别人,只怪你自己眼中无水。

红井子、火红的青春岁月(二)

石油工人作业中

“人以群分,物以类聚”,你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,年轻时实际就已经决定了,你跟什么人交往,你读什么样的书,你的眼界有多高,胸怀有多大,只要看了你的最好的朋友就大概知道你了。我儿子宋宽小时候在上海生活、上学,我常教导他说,一定要跟你们班上学习最好的同学交朋友,要和比你年龄大的同学交朋友,要跟老师交朋友。我相信朋友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。我内心十分感谢年轻时在我的身边有那么多好领导、好老哥、好朋友。友谊万岁,友谊地久天长。

年轻的时候,我性格比较内向,一说话就脸红,语言表达能力较差,年长的人说我比较稳重,讨人喜欢;年轻的朋友说我不太合群,有点高傲。其实是我知识缺乏,心里没底,害怕说错话,就轻易不说话。为了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,我专门买来评书《岳飞传》,学着刘兰芳的口气,一个人经常到大水坑基地东南角的树林中大声朗诵,我将《岳飞传》这本书从头到尾至少朗读了五遍,有时还回到宿舍讲给同事听。年轻时经常收听王刚讲的《夜幕下的哈尔滨》,王刚充满磁性的声音至今仍回荡在耳边。我学着王刚,抒情朗读这部书。后来我发现,朗读对一个人的演讲表达能力的培养绝对有效果,怪不得古代私塾教书先生要教学生大声念书“风声、雨声、读书声、声声入耳”呢。读《三国演义》、《水浒传》、《岳飞传》这样的书能培养的人豁达的性格;读《红楼梦》、《金瓶梅》、《西厢记》这样的书让人变得柔情。

红井子、火红的青春岁月(二)

夕阳中采油树

年轻的时候,我心胸比较窄,心眼儿小,有时也跟同事闹矛盾。一九八二年四月份,我利用工休假二十天时间第一次旅游,这次旅游从大水坑出发,途经吴忠市、银川市、北京市、南京市、苏州市、上海市,最后回到南通市,离开故乡六年后第一次回到故乡。记得在苏州的西园第一次看到一幅佛家对联“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,开口一笑笑天下可笑之人”。我认真品味这句话,发现以前自己小心眼,生小气是多么可笑,从那以后,我慢慢地扩大自己的胸怀,再不为小事锁事生气。凡是和我相处相好的人都知道我有较强的包容心,就是从这句对联开始练就的,心宽体胖睡得香。

红井子、火红的青春岁月(二)

石油工人在进行修井作业

年轻的时候,朋友巫万祥一九八0年从广东探亲回到大水坑,他在老家地摊上买到一本《增广贤文》铅印本借给我看,我如获至宝,将《增广贤文》连抄两遍,边抄边背边理解,这本书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。中国古代圣贤总结出来的名言警句太好了,“为人处世”的哲学,对“世态炎凉”的看法,对“人的本性”的揭示。凡是中国人不读读这本书太可惜了。如“山中有直树,世上无直人”,“穷在闹市无人问,富在深山有远亲”,“悬崖勒马收缰晚,船到江心补漏迟”,“有心栽花花不开,无心插柳柳成荫”,“画虎画皮难画骨,知人知面不知心”,“龙游浅水遭虾戏,虎落平阳被犬欺”,“人在矮檐下,怎能不低头” 等等,这实际上是古代私塾里教孩童的教材。我们20来岁才读到,你就知道“文化大革命”有多厉害、有多可恶。我将我的的学习感悟告诉儿子宋宽,他在上海建平中学读初中一年级时,就按照我的要求将《增广贤文》一句不落的抄写并熟读熟记。

红井子、火红的青春岁月(二)

石油工人抢修作业中

年轻的时候,文化生活很单调,好像到80年前后,我们整个大队才有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,被一个老大哥严格的控制着,我们最多从窗户里看上一眼电视里的画面,电视天线用废油管焊接到30多米高。最难忘的是在牛毛井基地看日本电影《望乡》,一会通知说晚上10点钟放映,一会通知说晚上12点钟放映,那阵子我年龄小、瞌睡多,等不到晚上12点钟我们就上床睡觉了,因为第二天早晨6点钟起床上白班。第二天问同事看上《望乡》了没有。同事说可精彩啦,问为啥不喊我呢,师傅说儿童不宜,直到现在我都快当爷爷了,也没看过《望乡》这部电影。

红井子、火红的青春岁月(二)

石油工人进行管道维修

电影《黑三角》曾轰动一时,里面的插曲《边疆的泉山清又纯》非常好听。为了看这部电影,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。那天上午我们班全体成员搭卡车从牛毛井出发,到二十多公里外余家良采油三大队看这部电影,电影在职工食堂放,用黑毛毡将窗户钉好,白天放。电影看上了,结果我们全班误了上夜班的交通车,我们只好步行近10公里到红八区上夜班,队上领导狠狠地臭骂了我们一顿。我们全班人连续走上几公里路,累了,班长一声令下我们七个弟兄齐齐地躺在马路中间看天上的星星,一声不吭,休息一会再走;尿急了,我们排队一块撒尿,比谁尿的远、比谁尿的高,一块高喊“江大年”。冬天夜晚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传来了我们的回音,我们哈哈大笑……严冬季节里,有一次我们下夜班,采油工、修井工男男女女一车人,我带头唱《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》,其他工友一块高唱,唱完之后,一个采油女工指着我们笑弯了腰,我们每个唱歌的人嘴边和眉毛上结了厚厚的一层霜,像圣诞老人。那时,虽然天冷,但我们的心里充满阳光。

红井子、火红的青春岁月(二)

石油工人在进行修井作业

年轻的时候,我们干的重体力活,所以我饭量特别大,最多时我一顿能吃五个馒头、两份红烧肉、两个土豆丝,再加一碗洗碗的开水,每月47斤粮不够吃。我随机应变,就和一个炊事员兄弟毛伟章交成好朋友,他给我出主意,将打饭的碗换成大的,只要他在哪个窗口打饭,我就在那排队,结果我每次买饭的时候,饭盒老是满满的,总算吃饱了肚子。一九八一年秋天,我们在红29井区施工,由于连续下大雨,将道路冲断了,班车上不来,两顿没吃饭,我们只好将修井机的柴油放出两桶和当地的农民换鸡蛋,并在农民家免费吃乔麦面,我们有时也做损公利私的事。大队长王保恩决定改善职工伙食,派专车到陕西富县买肉,拉回一卡车大肉,职工食堂全部切成大块卤好,整个牛毛井矿区飘溢着肉香味,那时候,能吃到肉就特别幸福,王保恩是石油部长宋振民的秘书,他很关心职工生活,我非常怀念他。我的一位靖边的工友第一次吃变蛋,买回变蛋来煮着吃,越煮越硬,还埋怨不好吃;一位工友在食堂打了一碗干面再加皮冻,结果面是热的,皮冻全化了,他还去找炊事员论理,差点打了一架,我们当时年龄小闹了不少生活笑话。

红井子、火红的青春岁月(二)

石油工人在进行抢修作业

年轻的时候,记得一九七八年四月份,红井子会战期间,迎来了一批转业军人。这批转业军人中有许多优秀人才,年龄普遍比我们大5-6岁,这些人中有铁道建设一线为祖国铁路建设做出贡献的人,有的从青藏等艰苦的地方来,也有个别从首都北京曾经为中南海毛主席站岗的人来到油田。像王公江、黄祖兴等就是这批转业军人里的佼佼者。那时候,黄 祖兴给我送了一套军装,一顶军帽,我好珍惜呀,还专门到照相馆照像留念。有意思是,本来石油企业员工性别比例男多女少,石油工人找对象难,我们逐步到了男大当婚,女大当嫁的年龄了,那时候的小女孩要求不高,只要哪个小伙子家庭条件较好,父母最好是双职工,兄弟姐妹少,就愿意嫁了。如果你父母还有一官半职,根本不用愁,漂亮女孩就会过来。可我们修井工弟兄们找对象可没那么幸运。少量的优秀女职工第一遍被当官的子弟“搜狐”一遍,第二遍被聪明的转业军人“新浪”了一遍,第三遍轮上司机等八大员的人“淘宝”了,第四遍只剩个别的刚烈有主见女子才是我们修井工的“QQ”。修井工找对象真不容易,最后没有办法只能到企业外,到农村去找。也有些年轻单纯善良貌美的傻女孩不按这个“规则”办,结果不幸福,有的甚至被迫调到大港油田、中原油田、辽河油田,直到现在人还在“飘”。

红井子、火红的青春岁月(二)

美丽的石油基地

一九八二年夏天,我的一位同事叫孙忠,好像他父亲在长庆钻井三处做什么职务,突然间离开修井队调回马家滩,这小子有城府,从来没讲。这事对我刺激挺大,这小子忘了我们这些难兄难弟,离开后再没有联系。那天他走的时候,天下着大雨,我帮他搬行李,被雨淋得像落汤鸡,连个谢谢都没说。这小子,我还怪想他的,想他胖胖的大脸和滑稽的小眼睛。我还有一位大哥叫苗金海,他的父亲是有名望的“苗指挥”,他父亲正直、无私、一直将儿子放在修井队最艰苦的岗位锻炼,直到现在我都敬仰他。如果有权力的党和政府的干部都能做到这样,党和政府的威信能不高吗?

在我的微博里,我年轻时候遇到的真人真事真感和盘地记录下来,为的是别忘了这些人和事,以后80岁的时候还能记得他们,我不想和政治结伴,也不想与利益合污。人生活在群体里,一个人如果离开了他的群体,他还有什么?

红井子、火红的青春岁月(二)

郁金香


人们常说,和你一同笑过的人很快被遗忘了,和你一同哭过的人终身不能忘怀。在红井子、牛毛井、大水坑,有很多人和事浮现在我脑海中,那么亲切,那么自然,就像昨天一样。给我印象最深领导和朋友有:项文龙、王保恩、翟登都、陈焕顺、老唐工(唐健的父亲)、刘向东、曹积虎、马庆生、郭必虎、陈谨、余联城、钱文安、戎玉英、姚花篮、万乃毅、朱庆、陶秀萍、葛丽娅、丁国强、乔莲花、高自来、孙玉林、史居正、徐经寿、牛世民、苗金海、李世光、周伯林,还有后来成为长庆油田领导的腾玉林、绕永久两位老哥,以及后来成为石油部长的李进、陈耕,成为海南省委书记的卫留成。年轻时,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,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,如果你有心,多学习,偷偷的学习他们的优点,你一定是个聪明人,能让自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如果你身边有那么多优秀的人,而你却是个平庸的人,你一定是个笨蛋,不怪别人,只怪你自己眼中无水。

红井子、火红的青春岁月(二)

石油工人作业中

“人以群分,物以类聚”,你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,年轻时实际就已经决定了,你跟什么人交往,你读什么样的书,你的眼界有多高,胸怀有多大,只要看了你的最好的朋友就大概知道你了。我儿子宋宽小时候在上海生活、上学,我常教导他说,一定要跟你们班上学习最好的同学交朋友,要和比你年龄大的同学交朋友,要跟老师交朋友。我相信朋友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。我内心十分感谢年轻时在我的身边有那么多好领导、好老哥、好朋友。友谊万岁,友谊地久天长。

年轻的时候,我性格比较内向,一说话就脸红,语言表达能力较差,年长的人说我比较稳重,讨人喜欢;年轻的朋友说我不太合群,有点高傲。其实是我知识缺乏,心里没底,害怕说错话,就轻易不说话。为了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,我专门买来评书《岳飞传》,学着刘兰芳的口气,一个人经常到大水坑基地东南角的树林中大声朗诵,我将《岳飞传》这本书从头到尾至少朗读了五遍,有时还回到宿舍讲给同事听。年轻时经常收听王刚讲的《夜幕下的哈尔滨》,王刚充满磁性的声音至今仍回荡在耳边。我学着王刚,抒情朗读这部书。后来我发现,朗读对一个人的演讲表达能力的培养绝对有效果,怪不得古代私塾教书先生要教学生大声念书“风声、雨声、读书声、声声入耳”呢。读《三国演义》、《水浒传》、《岳飞传》这样的书能培养的人豁达的性格;读《红楼梦》、《金瓶梅》、《西厢记》这样的书让人变得柔情。

红井子、火红的青春岁月(二)

夕阳中采油树

年轻的时候,我心胸比较窄,心眼儿小,有时也跟同事闹矛盾。一九八二年四月份,我利用工休假二十天时间第一次旅游,这次旅游从大水坑出发,途经吴忠市、银川市、北京市、南京市、苏州市、上海市,最后回到南通市,离开故乡六年后第一次回到故乡。记得在苏州的西园第一次看到一幅佛家对联“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,开口一笑笑天下可笑之人”。我认真品味这句话,发现以前自己小心眼,生小气是多么可笑,从那以后,我慢慢地扩大自己的胸怀,再不为小事锁事生气。凡是和我相处相好的人都知道我有较强的包容心,就是从这句对联开始练就的,心宽体胖睡得香。

红井子、火红的青春岁月(二)

石油工人在进行修井作业

年轻的时候,朋友巫万祥一九八0年从广东探亲回到大水坑,他在老家地摊上买到一本《增广贤文》铅印本借给我看,我如获至宝,将《增广贤文》连抄两遍,边抄边背边理解,这本书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。中国古代圣贤总结出来的名言警句太好了,“为人处世”的哲学,对“世态炎凉”的看法,对“人的本性”的揭示。凡是中国人不读读这本书太可惜了。如“山中有直树,世上无直人”,“穷在闹市无人问,富在深山有远亲”,“悬崖勒马收缰晚,船到江心补漏迟”,“有心栽花花不开,无心插柳柳成荫”,“画虎画皮难画骨,知人知面不知心”,“龙游浅水遭虾戏,虎落平阳被犬欺”,“人在矮檐下,怎能不低头” 等等,这实际上是古代私塾里教孩童的教材。我们20来岁才读到,你就知道“文化大革命”有多厉害、有多可恶。我将我的的学习感悟告诉儿子宋宽,他在上海建平中学读初中一年级时,就按照我的要求将《增广贤文》一句不落的抄写并熟读熟记。

红井子、火红的青春岁月(二)

石油工人抢修作业中

年轻的时候,文化生活很单调,好像到80年前后,我们整个大队才有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,被一个老大哥严格的控制着,我们最多从窗户里看上一眼电视里的画面,电视天线用废油管焊接到30多米高。最难忘的是在牛毛井基地看日本电影《望乡》,一会通知说晚上10点钟放映,一会通知说晚上12点钟放映,那阵子我年龄小、瞌睡多,等不到晚上12点钟我们就上床睡觉了,因为第二天早晨6点钟起床上白班。第二天问同事看上《望乡》了没有。同事说可精彩啦,问为啥不喊我呢,师傅说儿童不宜,直到现在我都快当爷爷了,也没看过《望乡》这部电影。

红井子、火红的青春岁月(二)

石油工人进行管道维修

电影《黑三角》曾轰动一时,里面的插曲《边疆的泉山清又纯》非常好听。为了看这部电影,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。那天上午我们班全体成员搭卡车从牛毛井出发,到二十多公里外余家良采油三大队看这部电影,电影在职工食堂放,用黑毛毡将窗户钉好,白天放。电影看上了,结果我们全班误了上夜班的交通车,我们只好步行近10公里到红八区上夜班,队上领导狠狠地臭骂了我们一顿。我们全班人连续走上几公里路,累了,班长一声令下我们七个弟兄齐齐地躺在马路中间看天上的星星,一声不吭,休息一会再走;尿急了,我们排队一块撒尿,比谁尿的远、比谁尿的高,一块高喊“江大年”。冬天夜晚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传来了我们的回音,我们哈哈大笑……严冬季节里,有一次我们下夜班,采油工、修井工男男女女一车人,我带头唱《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》,其他工友一块高唱,唱完之后,一个采油女工指着我们笑弯了腰,我们每个唱歌的人嘴边和眉毛上结了厚厚的一层霜,像圣诞老人。那时,虽然天冷,但我们的心里充满阳光。

红井子、火红的青春岁月(二)

石油工人在进行修井作业

年轻的时候,我们干的重体力活,所以我饭量特别大,最多时我一顿能吃五个馒头、两份红烧肉、两个土豆丝,再加一碗洗碗的开水,每月47斤粮不够吃。我随机应变,就和一个炊事员兄弟毛伟章交成好朋友,他给我出主意,将打饭的碗换成大的,只要他在哪个窗口打饭,我就在那排队,结果我每次买饭的时候,饭盒老是满满的,总算吃饱了肚子。一九八一年秋天,我们在红29井区施工,由于连续下大雨,将道路冲断了,班车上不来,两顿没吃饭,我们只好将修井机的柴油放出两桶和当地的农民换鸡蛋,并在农民家免费吃乔麦面,我们有时也做损公利私的事。大队长王保恩决定改善职工伙食,派专车到陕西富县买肉,拉回一卡车大肉,职工食堂全部切成大块卤好,整个牛毛井矿区飘溢着肉香味,那时候,能吃到肉就特别幸福,王保恩是石油部长宋振民的秘书,他很关心职工生活,我非常怀念他。我的一位靖边的工友第一次吃变蛋,买回变蛋来煮着吃,越煮越硬,还埋怨不好吃;一位工友在食堂打了一碗干面再加皮冻,结果面是热的,皮冻全化了,他还去找炊事员论理,差点打了一架,我们当时年龄小闹了不少生活笑话。

红井子、火红的青春岁月(二)

石油工人在进行抢修作业

年轻的时候,记得一九七八年四月份,红井子会战期间,迎来了一批转业军人。这批转业军人中有许多优秀人才,年龄普遍比我们大5-6岁,这些人中有铁道建设一线为祖国铁路建设做出贡献的人,有的从青藏等艰苦的地方来,也有个别从首都北京曾经为中南海毛主席站岗的人来到油田。像王公江、黄祖兴等就是这批转业军人里的佼佼者。那时候,黄 祖兴给我送了一套军装,一顶军帽,我好珍惜呀,还专门到照相馆照像留念。有意思是,本来石油企业员工性别比例男多女少,石油工人找对象难,我们逐步到了男大当婚,女大当嫁的年龄了,那时候的小女孩要求不高,只要哪个小伙子家庭条件较好,父母最好是双职工,兄弟姐妹少,就愿意嫁了。如果你父母还有一官半职,根本不用愁,漂亮女孩就会过来。可我们修井工弟兄们找对象可没那么幸运。少量的优秀女职工第一遍被当官的子弟“搜狐”一遍,第二遍被聪明的转业军人“新浪”了一遍,第三遍轮上司机等八大员的人“淘宝”了,第四遍只剩个别的刚烈有主见女子才是我们修井工的“QQ”。修井工找对象真不容易,最后没有办法只能到企业外,到农村去找。也有些年轻单纯善良貌美的傻女孩不按这个“规则”办,结果不幸福,有的甚至被迫调到大港油田、中原油田、辽河油田,直到现在人还在“飘”。

红井子、火红的青春岁月(二)

美丽的石油基地

一九八二年夏天,我的一位同事叫孙忠,好像他父亲在长庆钻井三处做什么职务,突然间离开修井队调回马家滩,这小子有城府,从来没讲。这事对我刺激挺大,这小子忘了我们这些难兄难弟,离开后再没有联系。那天他走的时候,天下着大雨,我帮他搬行李,被雨淋得像落汤鸡,连个谢谢都没说。这小子,我还怪想他的,想他胖胖的大脸和滑稽的小眼睛。我还有一位大哥叫苗金海,他的父亲是有名望的“苗指挥”,他父亲正直、无私、一直将儿子放在修井队最艰苦的岗位锻炼,直到现在我都敬仰他。如果有权力的党和政府的干部都能做到这样,党和政府的威信能不高吗?

在我的微博里,我年轻时候遇到的真人真事真感和盘地记录下来,为的是别忘了这些人和事,以后80岁的时候还能记得他们,我不想和政治结伴,也不想与利益合污。人生活在群体里,一个人如果离开了他的群体,他还有什么?

红井子、火红的青春岁月(二)

郁金香